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竞赛 -> 正文

沈阳工学院-2025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01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广泛凝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青春力量,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依据第十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我校决定举办2025年沈阳工学院“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时间:
2023年3月1日至4月30日

二、参赛人员:
沈阳工学院全体在籍的本、专科生
三、
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沈阳工学院创新学院、共青团沈阳工学院委员会

2. 承办单位:各二级学院

四、赛事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五、大赛内容:

1.主体赛事: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聚焦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原创性,引导青年勇于投身更有挑战难度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为催生颠覆性科技成果打牢理论方法思维等基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须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紧扣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高、前瞻性强的调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哲学社会科学类可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量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鼓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应用研究;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2.专项赛事

1.“揭榜挂帅”专项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瞄准社会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由企事业单位提出需求,组委会面向高校和社会广发“英雄帖”,高校学生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揭榜打擂。在本届竞赛主体赛事全国终审决赛答辩日前获得奖项的学生赛道作品可赋分纳入国赛学校团体总分。

2.“人工智能+”专项赛。聚焦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为深入探索并挖掘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潜力、全面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汇聚青春智慧。鼓励中外青年联合组队。

六、总体要求: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需求,着眼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以赛事为牵引,构建合力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矩阵,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服务“国之大者”。坚持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凝练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动员青年学子聚焦“卡脖子”问题,探索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科研训练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的引领力。

——助力全面创新。鼓励青年学子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硬科技”开展科技攻关,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突出实践育人。推动科创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激励广大青年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实践,将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成果转化。聚焦做好赛事“后半篇文章”,大力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紧密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

七、参赛对象

凡在省级决赛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校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

八、参赛形式:

1.原则上集体项目每支队伍不超8人,个人项目不超3人;对于跨校组队竞赛的作品,各成员须事先明确作品申报单位。作品完成省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2.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3.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一)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二)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三)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四)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五)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及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的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九、报名材料:

1.参赛项目报名表:报名表请见校赛群,请每组选手在提交作品时严格填写报名表内容,包括:团队名称、项目名称、团队负责人姓名、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人联系方式、所在学院、参赛类别等8项。

2.各团队提交的论文、调查报告、说明书等,格式为PDF或者word,文件以类别+项目名称命名;参赛项目报名表一份、每个团队提交一个文件夹,并以类别+项目名称命名。各学院收齐后连同项目信息报名表一同提交到创新学院。

十、推进步骤:

1.各学院报名阶段(2022年3月1日——4月20日)

各学院根据工作需求自行组织项目申报、将比赛作品、项目信息汇总表于4月20日16:00前发送至创新学院邮箱,压缩包及邮件主题命名为“XX学院+挑战杯项目”,各项目文件夹命名为“类别+项目名称”。邮箱:cxcyxy@situ.edu.cn

2.校级评审阶段(4月21日至4月23日)
学校将组织评委会进行评审,评选校级奖项并择优团队进入校赛决赛。

3.校级决赛阶段(4月25日)

进入决赛各团队进行现场答辩,具体通知校赛群,学校将会推荐优秀团队代表学校进入省赛。校赛入围的参赛团队继续完善作品,代表学校参加辽宁省和全国“挑战杯”大赛。

十一、大赛奖项:

大赛将设校级金奖、银奖、铜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各团总支设优秀组织奖,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具体名额分配依据项目上报数量按比例设置。

十二、宣传动员:

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初赛组织工作,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




注意事项:

赵老师:024-58217181

024-58217088

学生负责人陈玥含:13304126348

联系地址:沈阳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507室

校赛QQ交流群:1041266348

进群备注: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共青团沈阳工学院委员会

沈阳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