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院主办的沈阳工学院-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系列讲座,4月14日晚18:30分利用腾讯会议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特邀请刘敬东教授为我校师生做相关培训,会议由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商俊平主持,包括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张岩及各学院竞赛负责指导老师等全校师生50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刘敬东教授指出“互联网+”大赛的出现使得中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大赛进行七年来,累计有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年力量。越来越多的参赛学生瞄准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通过比赛提高了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服务国家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刘敬东教授指出互联网+”大赛目的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赛的举办也回归了教育本质,坚守育人“本色”,力争从“稚嫩”中突出“不平凡”,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是大学生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大赛。

刘敬东教授指出“互联网+”大赛包含了专创融合、思创融合、实创融合、科创融合、企创融合、就创融合、艺创融合、文创融合、商创融合、医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他指出今年的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有一些新的变化:提高本科生项目入围比例。支持更多大学生项目,提高教育分值占比,取消师生共创组。提高专家点评质量,建立冠军争夺赛点评专家库、加大教育领域评审专家比例。

这一赛事如何选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刘敬东教授指出项目的选题有10个方面:1、学生自发。2、科技成果转化3、产教融合协同创新4、特色专业+学科优势5、互联网+最新技术6、师生同创7、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8、家族产业与产权9、政府公共采购与社会公益服务10、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刘敬东教授有着长期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的经验,连续多年获得“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相信这些宝贵的指导经验和总结对于正在准备参加2022年“互联网+”大赛的师生们都十分宝贵,有助于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讲座的最后师生对关心的问题与刘敬东教授进行了交流。创新创业学院商俊平院长就此次培训会进行了总结,对此项竞赛的重点事项再次进行了强调,同时预祝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校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互联网+”大赛,目的在于激发省内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我校在历年“互联网+”大赛中成绩良好,是我校师生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之一。
刘敬东,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辽宁青年职业培训学校执行校长。现在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聘专家。国家创新创业教师特聘专家。国家本科教育评估专家。全国创新创业万名导师库首批优秀导师。国家创业基地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