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
创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教育 -> 创新资讯 -> 正文

沈阳工学院创新创业导师事迹材料之三---艺术与传媒学院郭媛媛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4

  郭媛媛,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教师、副教授。从教之前在企业工作11年,拥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曾任2017届、2019届全国计算机大赛国赛评委专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大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任教以来先后主持了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市级科研课题,国家级教改一项、校级教改三项、校级百门重点课程建设一项。主要参与市级科研项目三项。纵向科研到款肆万元。横向科研到款七万元。先后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设计类书籍共计30余册。折合字数约百余万字。在2016年取得授权产品设计外观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被评为校级大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连续多年教学质量为A级,并于2019-2020学年 1学期承担学校“名师示范课程”的教学任务。

勤于思考,始终保持探索精神


保持探索精神是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道德品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不断发问,才能真正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勤于思考会促使学生们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发问和探索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学习技巧和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来说尤为重要。
郭媛媛老师的团队中头脑风暴是课题及比赛讨论的日常行为。不到最后一刻,所有的方案都有可能推翻重新再来。探索创新精神时刻陪伴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勤于思考督促成员们不断丰富自身专业技能。跨专业组队使团队成员们互相取长补短。在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迸发的火花也让指导老师深受启发,教学相长。
敢于挑战,不惧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项创新创业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比赛就更需要挑战的勇气。不惧失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在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前行。当前,很多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与实践,总是畏首畏尾,惧怕失败。郭媛媛老师的团队里有一个信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享受过程,看淡结果。团队成员在确定目标后,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以下是郭媛媛老师2017-2019年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获奖情况(近三年获奖项目名称、等级、排名、年度)


2017年获奖情况如下
1.《综合公共空间设计》2017年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 二等奖 
2.《新秀队》指导教师 2017年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  一等奖
3.《唐诗说》指导教师 2017(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二等奖 
4.《地球的圆圈舞》指导教师 2017(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二等奖 
5.《主题室内设计1》省部级现代教育杯学术交流大赛 一等奖 
优秀指导教师  2017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 
6.《唐诗说》指导教师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设计竞赛 二等奖 
2018年获奖情况如下
1.《“回”味无穷》指导教师 2018(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一等奖 
2.《逐光生态 智逸空间》指导教师 2018(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3.《会变脸的月亮》指导教师 2018(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一等奖
机设计竞赛一等奖 
4.《“回”味无穷》指导教师 2018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 一等奖 
5.《会变脸的月亮》指导教师 2018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 一等奖 
6.《未来已来·智能家居》指导教师 2018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一等奖 
7.《朝露日晞》指导教师 2018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9年获奖情况如下
1.《鲸落》指导教师 2019(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2.《联读千年史,笑对万家诗》指导教师2019(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二等奖 
3.《构建节约社会背景下沈阳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沈阳市社科联项目结项二等奖 
争取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精英;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的成果;探索一套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